圓桌對話:未來房地產估價發展暢想
主持人:王波(深圳市同致誠土地房地產估價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)
對話嘉賓:
高喜善(北京首佳房地產土地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)
胡 峰(戴德梁行北區董事總經理)
李秀榮(廈門均達房地產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)
李華勇(深圳市國房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)
王云松 (海南正理房地產資產評估測繪有限公司總經理)
常忠文(安徽中安房地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)
主持人:30年房地產估價行業發展,從業者感到受益匪淺。估價行業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,我們的理論基礎、知識積累、實踐經驗和寫作功底都來源于房地產估價。未來已來,人工智能將會極大的沖擊各行各業,估價行業也不例外。此次圓桌對話主題為未來房地產估價發展暢想,請對話嘉賓談談對未來房地產估價發展的思考。
高喜善:這次會議意義重大,過去的輝煌已成為過去,參與者深感時代變遷。傳統業務正面臨行業內卷的局面,我們需圍繞估價的核心邏輯,向相關領域延伸估價業務和技術,積極拓展城市更新等領域的相關估價服務,蘊藏著很大的機遇。
胡 峰:房地產市場發展會有幾個階段:快速建設的增量市場、精細化運營管理的存量市場和金融發展的資本市場。估價行業應圍繞行業發展脈絡提供專業服務,當前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,我們應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。在房地產金融領域,從傳統的銀行抵押估價業務,向資產證券化和公募REITs等領域發展;從資產價值評估轉向資產運營管理等方面。
李秀榮:當前,數據領域競爭激烈,惡性壓價招攬業務行為較為嚴重,行業面臨內卷,需要尋找新的出路。國務院已允許電子檔案替代紙質檔案,這是機遇。估價機構應緊跟時代加強技術運用,形成自己的數據資產。同時,數據必須依托本地機構賦能,所以估價機構的存在至關重要。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房地產估價師的專業價值,而是會幫助估價師做更多事,助力提升估價服務,甚至跨界發展。
李華勇:未來,估價機構將深耕某一個領域專、精發展。人工智能是實現精專的科技工具,應更好加以利用。房地產估價可從縱向和橫向細分領域深入發展、拓展業務。進入存量房時代,估價師可以為客戶提供最高最佳利用分析,實現與客戶共贏。同時,創新服務和收費模式,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共享增值收益。
王云松:估價無處不在,大中小估價機構都應從傳統的評估業務走向咨詢顧問業務,而不僅是在傳統領域競爭。人工智能對估價行業帶來一定的沖擊,但僅是輔助的估價手段。只要房地產市場存在,估價業務會長期存在。估價師也應積極利用人工智能以保持競爭力。
常忠文:各行各業均面臨人工智能的挑戰,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三要素包括大數據、算法、芯片,從估價行業需要的處理能力來看,當前這三個方面的要素條件已完全具備,因此,人工智能對估價行業影響較大。房地產估價是技術、藝術和經驗的結合,簡單的估價業務可能會受到很大沖擊,但是特殊的、個性化的、利益主體多元的估價業務仍會需要專業的估價師來完成。估價機構應積極擁抱人工智能來輔助決策,培養既懂技術、又懂管理且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。同時,未來估價師需善于向委托方解釋溝通,匯報復雜問題,這也是未來行業人才培養的方向之一。
主持人王波:當前,估價行業面臨經濟環境、房地產市場、科技進步三個方面的轉變。大家認為,未來房地產估價師如何發揮新的、更大的作用、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?
高喜善:城中村改造是當前需高度關注的業務領域,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城中村改造,其巨大的空間為估價師提供了許多機會。估價機構需圍繞政府及客戶需求,積極參與到城市更新、城中村改造中來,提供相關估價及顧問服務,在房地產以舊換新的大潮中尋求發展。特別是上海市率先提出責任規劃師、責任建筑師和責任評估師“三師聯創”工作機制,給估價行業帶來新的機遇。真正懂專業、善溝通、能落地的復合型人才將會在滿足客戶痛點需求的服務中大有所為。
胡 峰:新一輪科技革命對行業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,估價機構可以更好運用AI技術助力高質量發展。首先,數據對估價師至關重要,應充分利用評估資源,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,建立評價體系。其次是專業性,如資本化率等估價參數的準確性。此外,人才是發展的關鍵。未來,房地產估價機構需重視數據價值,提升專業性和培養人才,相信在“專業+人才”的雙重驅動下,行業將迎來更好發展。
未來,金融領域的評估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,涵蓋融資與交易等廣泛領域。其中,銀行抵押估價業務仍是主體,資產證券化、公募REITs等也具備很大潛力。此外,城市更新和資產大宗交易等方面也存在機遇,估價師最了解市場和客戶需求。同時,應努力提高估價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,城市更新、樓宇經濟、消費等都和估價息息相關,積極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,為行業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。
李秀榮:估價師現場實地查勘、與客戶一對一交流、工作經驗的積累等是技術不可替代的,能夠確保定價更科學、模型更精準。估價師彌足珍貴,應堅守直接服務于終端客戶的方式,特別是本地估價機構有天然優勢,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估價。同時,行業也在積極利用新技術助力提升服務水平。
當前,全國房地產估價師的總體結構和布局不均衡,大城市冗余、鄉村短缺,行業應關注鄉村振興等領域的評估需求,如在農用地評估、宅基地評估等方面發揮作用。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礎是數據,沒有估價師的數據支持無法實現AI智能服務,因此,要積極搭建評估數據庫。
未來Web3.0時代,估價行業應形成開放合作、資源共享的模式,包括數據資源、專家資源等互聯互通,避免內卷,利用平臺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和客戶滿意度,推動數據資產化,以應對市場挑戰。
李華勇:估價產品可分為標準化和非標準化兩類,標準化估價產品易被大數據所替代,如司法評估業務受到阿里、京東拍賣平臺的沖擊。因此,估價機構需轉變思維,提供更多非標準化產品,同時探索發展合伙制模式。此外,估價師應更注重實地勘察和調研,未來部分內業工作可由助理機器人輔助完成,還可以尋求跨界發展。
王云松:當前,傳統估價業務占比40%,咨詢類業務占比60%。AI的沖擊雖然很大,但公司并不會因AI本身而倒閉,可能會因為未使用AI技術被超越,因此,必須盡快擁抱人工智能,參與其中。過去30年,房地產估價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。未來,AI可能會替代部分估價師的工作,甚至改變行業生態,估價師需盡快且積極地使用人工智能。
常忠文:估價師需依托專業素養和從業經驗,聚焦房地產估價、評價、咨詢三個領域,從房地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出發,在金融、保險、養老等國計民生領域發揮作用,實現轉型升級。面對傳統估價業務受沖擊的現狀,應持謹慎樂觀態度,畢竟人類社會還是人類占主導。
主持人:中房學和房地產估價行業走過了三十年,希望大家用一句話來提出對估價行業的未來展望。
常忠文:大家應加強對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的學習,可以將其納入房地產估價師考試教材中。
王云松:不管AI對行業的沖擊多大,衷心祝福房地產估價行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。
李華勇:估價機構可通過服務創新、細分領域深耕、業內整合及跨界發展等方式,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李秀榮:擁抱新時代,保護估價師,培養新一代估價師,讓年輕人更好發展。
胡峰:我一直充滿信心,因為房地產市場發展只是進入一個新的階段。最核心的是人,行業需要關注人才培養。
高喜善:未來,合格的估價師應真正掌握影響價值的核心因素和變化規律,提供深度顧問服務并對結果負責,方能行穩致遠。
主持人:房地產估價是我的終身職業。當前,很多自媒體從業人員并不懂房地產,估價師有天然專業優勢,應學會對外宣傳自己、宣傳行業,用自身專業影響客戶、影響社會。今天的圓桌會議到此結束。謝謝大家!